学校历史
本校始于1964年4月1日,香港痉挛协会于小童群益会旧址,开办第一班专为痉挛儿童而设的试验班。同年12月迁往皇后大道东之循道会英语堂之副堂内上课。由于试验班之成功,香港痉挛协会同人,决定加以扩充,及向教育署申请注册,使成为一正式学校,命名为白丽氏山学校。1978年中,因循道会英语堂加建,学校迫以另觅校舍。几经艰辛才获准免费暂用波老道的旧陆军医院中座暂充校舍。
1979年初,喜悉香港教育署拨给沙田现今校舍。同年3月,本校获教育署批准易名为高福耀纪念学校,以表示对德成置业有限公司捐助校舍设备的谢意。1979年9月,高福耀纪念学校建校于现址,并于1981年4月16日,由当年的房屋司廖本怀太平绅士、教育署助理署长纪立先生及德成置业有限公司主席高福全先生,主持开幕仪式。
香港耀能协会 (SAHK)
1963年香港大学医学院儿科教授田绮玲医生关注到患有脑麻痺症的儿童人数不断上升,但当时社会上缺乏相关的配套服务。她遂伙同一班志同道合的专业人士,创立“香港痉挛儿童会”,为有需要的患病儿童,提供适切的教育及照顾。
协会成立初期,虽然获得英国痉挛协会捐赠一千五百英镑,但资源仍然缺乏,只能借用香港小童群益会总部一房间,在挑战重重之下,开设第一班为九名痉挛儿童而设的学习班,正式展开服务。
其后,协会察觉到当时为残疾人士而设的服务,并未能完全切合痉挛人士在人生不同阶段的需要。协会因而逐步扩展服务至不同年龄的痉挛人士,并于1967年将“儿童”二字删除,易名为“香港痉挛协会”;协会于1976年,立案注册为法定社团。
2008年,协会正式改名为“香港耀能协会”英文名称“SAHK”。“耀能”代表服务使用者能够运用天赋的才能及后天的努力,发挥所长,展耀光辉。英文名称SAHK,标志我们“耀承所授、卓越展能”“Succeed & Advance”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