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让写作成为人生的一种高度自觉——FLA学周刊写作组评张大春先生《语言美好》

发布者:未来领导力学校 2023-05-15 09:47:44






/ 段玉佩老师按/

    FLA学周刊写作组,是一个由写作者自愿加入的组织,成员皆为FLA在校学生。由于学生们的日程不同,活动各异,每一周成员们都会以“线上异步学习”的方式,分享写作的感悟或经验。


    写作是一门手艺,需要在练习中不断地改进和提升。一个写作好的人,最先开始的时候,并非是写的好,才去写——真实的因果关系更可能是:因为他去写了,随着写作的练习,越写越好,所以后来成了一个写作好的人。


    同学们加入FLA学周刊写作组后,除了可以得到FLA元周刊写作成员的指导之外,还可以和与自己同样优秀的同龄人共同分享,互相学习。在写作组共同学习的时间,有的时候我会分享一些能够启发写作的经典名篇,鼓励写作者们在阅读之后,从自己的视角进行学习和评论。


    今天,我们选择了张大春先生的文章《语言美好》,选自《文章自在》,让我们看一看张大春先生是如何用美好的语言成就自在的文章的,也同时让我们看看学周刊写作组成员们的见解吧。

点击图片获取原文欣赏链接




/ 王羽桐(FLA4年级学生):

    我读了张大春先生的《文章自在》。在这篇文章里,提出了多次“写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要写作文”。在作文课上,我就经历了这句话。我们的主题是“我的乐园”,老师说要写出一个你心中一直流连忘返,很喜欢的地方。我就像《文章自在》里的苏老师说的那样,灵活运用,没有死板地照着“我的乐园”去写。我的乐园就是我天马行空的大脑和内心,心里的想象给了我无限的快乐,让我忘记疲劳。可是最后,老师却说我们的乐园必须是一个现实中存在的地方,需要重新写。我只好以“我的家乡”为中心重写。


    虽然这样,但还是忘不了“写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要写作文”这句话。《文章自在》的最后,也写到作文是一个别人给你出题目的死板写作。要写好真正的文章,需要灵活运用,挣脱束缚,写出自己的特色和真实感受。


    这些已经深深地印在我心中。




/ 马浩恬(FLA7年级学生):

    读完张大春先生的这篇文章,我认为我对作写作又有了一种新的认知。我一直把“写作”理解成“写作文”,在写的时候经常以一种完成作业的心态来写的,但读完这篇文章,我发现“写作”不仅仅是写作文。 

    “写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要写作文。”在我刚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十分迷茫,“不写作文写什么?”但读完之后,我发现只想着“作文”有些片面了,文章和作文是不一样的。作文的范围和思维都有局限性,但文章的话就会更自由,自己找话题去深究,讨论,反驳......  “有一回我在一篇作文里用了‘载欣载奔’的成语,俞老师给划了个大红叉,说:‘怕人家不知道你读过陶渊明吗?’‘读过陶渊明就要随手拿人家的东西吗?’‘人家的东西拿来你家放着你也不看一眼合不合适吗?’”这段话俞老师的比喻十分触动我,因为在上语文课时,老师总会说“要多读名著,多积累词语,考试的时候写作文可以仿写他们的开头结尾。”我一直以为引用一些名句或仿写是加分项,但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我停顿了一下。


    俞老师问出的这一系列的问题就像是在问我。前两个问题让我十分困惑,不知道引用到底是好还是坏;最后一个问题我理解为“载欣载奔”这个词语没有使用恰当。  “‘上面一个字跟下面一个字可以没关系嘛,上面一个词跟下面一个词也可以没关系嘛,上面一句话跟下面一句话也可以没关系嘛,上面一段文章和下面一段文章也可以没关系嘛!’”我理解为写作的时候要结构紧密,内容相互有联系,不能乱插内容。根据我这个理解,我认为我是学到了的。 




/ 金伊依(FLA7年级学生):

    静谧的夜,窗外的月亮静静地陪着我,我独自坐在书桌前的台灯下,耳机中传来了段老师清晰响亮的朗读声,正是张大春《文章自在》一书中的《语言美好》之章节。听完段老师的朗读觉得意犹未尽,又找来了电子版听了一些。


    张大春回忆了自己小学、初中时代的两位国文老师:俞敏之与苏尚耀。二位老师有不少共同点:都抽没有滤嘴的香烟,夹烟的手指都是黄黄的,说话都是一口浙江腔,都赢得了张大春的敬爱与怀念。俞老师就作文对他的“两番痛切的批评”和苏老师告诉他“写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要写作文”,让少年时的张大春深有触动,获益良多,以至今日还要撰文对老师表示感激。


    张大春在《文章自在》里又说:“台湾十八岁以下的青少年不得不写作文,目的是在升学考试中拿高分、进名校。”这段话我听到后感触颇深,大陆和台湾是同族同宗,同语同文,这一点无可辦驳!面临升学考试的青少年都是如此相同,这是一个多么无奈的现实啊!所谓:不愿文章惊天下,但愿文章中试官。可是,谁又能预测自己的文章由谁来批阅考卷呢?谁又会知道那个阅卷的老师喜欢什么样的文章?我们都想讨得阅卷老师的欢心,可他喜欢什么呢,我们却不得而知啊!于是,当中考,高考的作文卷子摆在面前时,考生们也写不出来好文章,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写的“东西”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子!尽管写的时候用排比,用对比,用拟人,引名言等等。但是,偏偏你的那个阅卷老师不喜欢你的这一套手法,岂不是让人苦笑不得。


    那么写作文和写文章的区别是什么?苏尚耀老师说:“作文是人家给你出题目;真正写文章是需要自己找题目去写。”也就是说,写好文章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写文章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习惯,让写文章成为自己的爱好,变为提升自己的一种自然欲求,让写作成为人生的一种高度自觉。


    但是想写出好的文章,我们需要怎么做才能实现所说的目标呢?我的想法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写好文章,我们必须对自然,对社会,对自己所看到一切,都能够保持一种好奇心。唯有对阅读、探索、思考、保持强烈的兴趣和谦虛自信;把阅读成为坚持到底的习惯,我们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我们一定要做到内心充实、思维敏捷,只有通过避免用虛词、说空话、陈词滥调、言不由衷的作法填满作文,才能让写文章真正成为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和改变自己的有力工具。如此一来,写文章就成了写真心话、表达深刻见解的手段,也就变成了提升自我人格、自我修养的手段。当从心中流淌出简洁明快的语言,表现出了一个生动活泼、健康自信自我的时候,写出好的文章就自然水到渠成啦!




/ 王洋凌九(FLA8年级学生):

    读完这篇文章之后,我对这句话颇有感触:"他们只要带着饱满的情感朗诵课文,在上下文相互呼应之际,递出一个心领神会的眼神,就足以让学子体会:什么是语言的美好。"我们是学周刊写作者,写作的功底一定需要牢固。上下文要相互呼应,句子和句子之间要有微妙的联系,整篇文章写下来要一气呵成。


    虽然是写作者,但我们毕竟也要在台上分享自己写出的作品。这句话不仅教会了我们写文章的呼应问题,其实也是在让我们更加高效的,更加有方法的,更加舒服的分享表现形式。我们到了台上去,不能紧张,演讲时上下要有关联,不能是硬背或者死读,还需要和台下的听众们有眼神交流。这些做到了之后,就可以像文中说的那样,让听众们体会什么是语言的美好。


    当我们写稿子的时候,我们也要时刻注意语言的问题。“作文是人家给你出题目;真正写文章,是自己找题目;还不要找人家写的题目。”这也是在文中出现的一句话,但是我觉得这并不完全对。只要你有想法,只要你对这个题目感兴趣,只要你想写,你可以去写任何题目。无论是自己创造的,还是别人已经写过的。题目这件事情重要,但又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在这个题目中所要去表达的想法。


    但是这句话也不是完全错误,自己所想的题目,是真正在自身心中,并且经过缜密的思考后所要知道去写的题目。看到这句话也需要拥有批判性思维,看待所有事物也需要有批判性思维。

文字丨王羽桐、马浩恬、金伊依、王洋凌九、段玉佩
编辑丨Steven Pei

声明:本文由入驻国际教育网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粤ICP备2021064228号粤公网安44030502002588号
深圳市爱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深圳南山区水湾1979自贸中心2楼2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