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一九五○年后,本港工业发展异常迅速,工业设备亦趋现代化,对各种生技术的要求愈来愈高,形成对工业人才的需求非常殷切。为了解决战后工业人才缺乏的问题,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早于一九五六至五七年间,在许岳及黄克竞两位会长任内,捐款一百万元,襄助政府建立香港工业专门学校(即今日之理工大学),以提倡工业教育。
一九六八年,庄重文会长本著以“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自建工业学校”的理念,发起捐款,本会仝人纷纷响应。后因政府于一九七三年检讨教育政策,延至一九七五年春始准以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职业先修学校之名义注册,依政府津贴学校规章办理。由于年来通货膨胀,昔年筹募建校经费行动,承各位名誉会长、会长、会董及各界人士大力捐输,建校之心愿遂得以完成。
开校时期,本校为一所三年制津贴学校,学校每年之经常性开支均由教育署津贴;本校的办学团体是香港中厂商联合会,校会成员由会方委任,负责管理学校一切行政事宜。本校教学宗旨,是秉承办学团体之精神,为本港培养更多工业专才。校训“勤艺精群”,大有勤奋力学,艺技高超,精益求精,群策群力之意。
一九七六年九月开校,共有教师十四名,工师导师三名,共有十班三百九十七名中一级学生。开课时因校舍未能及时竣工,得四邑商工总会黄棣珊纪念中学慷慨借出校舍,得以顺利开课。一九七七年五月,校舍竣工,学生正式迁入九龙南昌街二百九十八号新校舍上课,同年九月更增开中二年级九班。十月三日,荷蒙港督麦理浩爵士夫人主持校舍揭幕仪式。
为了改善学校教学环境,并为校内师生提供更多教学及活动空间,教署拨款予本校兴建新翼,新校舍于一九九九年一月四日开始使用。校舍总面积由6000平方米,增至6680平方米。
另外,为配合现代社会的需要,本校也革新旧有的课程,并加入资讯科技的设施,于一九九七年把校名正名为“厂商会中学”(CMA SECONDARY SCHOOL),更改校名后也标志本校踏入另一新的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