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国际教育网
搜索繁体
首页学校升学留学家长进修学习资源

米兰理工大学

  米兰理工大学(Politecnico di Milano,简称POLIMI),创建于1863年,坐落在意大利最富饶的伦巴第大区首府米兰市中心,在伦巴第大区拥有七个校区(其中皮亚琴察校区在艾米利亚-罗马涅地区)。这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师资力量极其雄厚的大学,在建筑和设计界享有盛名。
  在连续多年及最新(2016-2017)QS世界大学排名上,米兰理工大学都排行全意大利第一位。其中,艺术&设计全球第7,工程技术全球24位,商科&管理学全球51位。
  此外,泰晤士报高等教育排名中欧洲商学院第20,英国金融时报管理学全球TOP100,EDUNIVERSAL排名,奢侈品管理全球第五, 供应链管理全球11位。
  米兰理工大学的MIP管理学院(商学院),是意大利第二个同时拥有美国商学院协会(AACSB国际)、欧洲质量改善系统(EQUIS)和英国工商管理硕士协会(AMBA)认证的商学院,被誉为三皇冠认证,是世界顶级商学院。
  它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亚琛工业大学,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查尔姆斯理工大学构成IDEA联盟。

  • 中文名称:

    米兰理工大学

  • 英文名称:

    Polytechnic University of Milan

  • 创立时间:

    1863年

  • 所在地区:

    意大利伦巴第大区米兰市

  • 学校性质:

    公立学校

  • 招生阶段:

办学历史

  米兰理工大学在弗朗切斯科·布里奥斯奇(Francesco Brioschi)的领导下创立于1863年,原名为“高等技术研究所”(Istituto Tecnico Superiore)在创办之初只教授民用工程与工业工程。为了沿袭德语国家开办理工学院的传统,包括学者、教授、地方行政部门(米兰市、米兰省、商务部以及法国伦巴省储蓄银行)、文化社团以及来自久负盛名的米兰家族的企业家在内的群体,经过精心计划,将大学定址于曾经的瑞士大学(Collegio Elvetico),也就是现如今的米兰参议院(Via Senato)。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西方教育界的进步主义与改造主义的思潮为创建学校提供了理想的大环境,让卡罗·卡塔内奥(Carlo Cattaneo)提出的理念得以实现。通过他的“Politecnico”杂志,这位来自米兰的理论家传播着通过科学进步来逐步实现政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理念。
  学校于1863年11月29日正式招生,注册学生人数为36人。
  1865年,在布雷拉美术学院的影响下,新的课程也对新的工业部门设立,并在这一年成立了学院建筑系,成为米兰理工大学建筑系的前身。受卡米洛·波伊多(Camillo Boito)的启发,新的课程更加注重与传统艺术的联系。1865年起,为民用建筑师设立的特殊部门开始遵循新制定的教学定位,此后根据该教学定位,学校始终致力于高等工程技术研究领域的教学和研究。这些措施促成了一座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高等学府的形成,而这种学府在当时的意大利尚属首家。
  朱塞佩·科伦坡(Giuseppe Colombo)继布里奥斯奇后,于1897年至1921年间担任院长职务。他执掌学院期间,凭借加强学院和工业界的联系以及创立类似爱迪生公司(Società Edison)这样的新型公司来进一步推动学院的发展,而爱迪生公司在电器工业的发展进程中也成功扮演了非同寻常的推动者的角色。被公认为意大利工程学始祖同时也是意大利参议员的科伦坡,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工程师手册》的撰写者。
  1927年,学校迁至目前的校址达芬奇广场(Piazza Leonardo da Vinci),即现在的大学城(Citta' Studi),并于9月22日对外招生。在那一时期,学院被命名为皇家理工学院(Regio Politecnico)。

办学规模

  米兰理工大学(Politecnico di Milano)是位于意大利米兰的一所国立理工大学,创立于1863年,是米兰地区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也是意大利规模最大的科技类大学,是意大利三所国立理工大学之一,意大利工科方面排名第一。米兰理工大学在建筑、工程和工业设计方面是欧洲乃至世界最优秀的大学之一,并在许多领域全球领先。米兰理工大学是欧洲著名的理工大学,也是欧洲前20强大学之一。[5]
  米兰理工大学的主校区位于米兰市区的大学城(Città Studi)内,米兰市内的另一校区则位于米兰西郊的Bovisa区,在米兰市外的科莫、莱科、曼托瓦、克雷莫纳以及皮亚琴察这五座城市还分布有规模较小的校区。
  米兰理工大学是意大利首个全英文教授硕士及博士课程的公立大学。
  米兰理工大学的教学策略是根据地域特点(学校所在地伦巴地区被视为欧洲最发达的工业区之一),量身制定不同的课程规划。
  意大利语中的"Politecnico"是指仅开设工程学和建筑学教学课程的国立大学。而现今的米兰理工大学采取中央行政管理模式,设置了12个院系,4大工程学、建筑学和工业设计学学院网络遍布伦巴第大区的7个校区。4大学院专注教学,而12大院系则主攻研究。
  学校注册学生总数接近4万人,这也使得米兰理工大学成为意大利最大的工程学、建筑学和工业设计学专业研究机构。[6]
  在意大利有三所"Politecnico"(理工大学,只教授工程、建筑和设计),分别位于米兰,都灵和巴里。他们都被学生口头称为"Poli"。

课堂模式

  米兰理工大学现有四个学院,下设12个系:
  建筑与城市规划系:DaSTU - Dipartimento di Architettura e Studi Urbani (Architecture and Urban studies)
  建筑、环境与建造系:ABC- Architettura, Ingegneria delle Costruzioni e Ambiente Costruito (Architecture, Built Envirorment an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 ABC)
  化学、材料与化工系:DCMC - Chimica, Materiali e Ingegneria Chimica "Giulio Natta" (Chemistry, Materials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设计系:Design
  电子、信息与生物工程系:DEIB - Elettronica, Informazione e Bioingegneria (Electronics, Information and Bioengineering)
  能源系:Energia (Energy)
  物理系:Fisica (Physics)
  土木与环境工程系:DICA - Ingegneria Civile e Ambientale (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管理工程系:Ingegneria Gestionale (Management, Economics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
  数学系:Matematica (Mathematics)
  机械系:Meccanica (Mechanics)
  航空工程系:DAER - Scienze e Tecnologie Aerospaziali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杰出人才

  恩里克·弗拉尼尼(Enrico Forlanini),在1877年发明世界上第一个以电动机为动力直升机的工程师和航空专家,也是飞艇和水上飞机研究的先驱。
  佐瓦尼·巴蒂斯塔·倍耐力(Giovanni Battista Pirelli)工程师、企业家。倍耐力Pirelli轮胎创始人。Pirelli是目前世界第五大轮胎制造商。
  吉奥·庞蒂(Gio Ponti)建筑师、设计师、杂志创办人。Ponti椅的设计者与著名建筑杂志《Dumos》的创办人。
  萨尔瓦多·夸西莫多(Salvatore Quasimodo)诗人、文学家。曾在米兰理工大学进修建筑工程,195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居里奥·纳塔(Guilio Natta)有机化学家,毕业于米兰理工大学并留校任教。聚合反应催化剂研究上作出很大贡献,因此与德国化学家卡尔·齐格勒共同获得1963年诺贝尔化学奖。
  阿奇莱·卡斯特罗尼(Achille Castiglioni)传奇建筑师、设计师。
  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建筑师,毕业于米兰理工大学并留校任教。城市类型学的奠基人之一。1990年度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
  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建筑师,高技派建筑师的代表。毕业于米兰理工大学并留校任教。1998年度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
  保拉·安特那利(Paola Antonelli)建筑师,设计师,策展人。现任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The Museum of Modern Art(简称MOMA)建筑与设计部馆长。
  马西莫·维涅里(Massimo Vignelli)著名现代主义平面设计师和产品设计师,设计多家世界知名公司logo。 Vignelli Associates 公司创始人。 他曾设计IBM(电脑)、Knoll(家具)、Bloomingdale's(百货)和美国航空公司American Airlines(航空)的品牌标志。
  盖·奥伦蒂(Gae Aulenti),女建筑师、照明和室内设计师、工业设计师、舞台设计师。作品以对于历史与现代的有机融合而闻名。

学校排名

  在最新的2016/2017QS世界大学综合排名中,米兰理工大学位列183,意大利国内排名第1,其工程和技术排名全球第24位;同时,其土木和结构工程排名全球第14位,建筑学/建筑环境专业全球第14位,艺术设计专业全球第7位,机械工程专业全球第29位,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系统全球第49位,电气电子工程全球第50位。

其他相关

  中国校区
  2011年2月,米兰理工大学中国校区成立,这充分表示了该校区在科学及学术上的重要性。
  除了位于米兰市的校区以外,米兰理工大学的其他分校区是:科莫(Como)、 克雷莫纳(Cremona)、莱科(Lecco)、 曼托瓦(Mantova)、 皮亚琴察(Piacenza)。
  中国校区(由负责中国区事务的米兰理工大学副校长Giuliano Noci教授主管)有着自己的双重目标:一是发展米兰理工大学的科研及教育活动;二是通过主动性地举办活动来聚焦中国顶尖大学,旨在创立米兰理工大学与中国大学之间的系统合作平台及技术转移中心——这被视为关键所在,另外还有一些支持学校课程和研究组的活动,该类活动已经在着手进行。
  中国校区的主要活动
  与中国大学建立关系,并与其投资建立一个完整的合作平台(硕士、博士及科学研究水平);
  促成与目标中国大学间的重大科研活动(在此有杰出的科研队伍针对特定的课题,即合作主题进行工作);
  加强学术水平,诸如签署双学位协议、提高入校中国学生质量。
  引以为傲的是,米兰理工大学与中国高校的交流在数量上有着显著增加,其中包括: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武汉大学、深圳大学、上海大学、湖南大学、江南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合肥大学。
  2012年1月,米兰理工大学与中国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CSC)签署了一份旨在加强博士生交流的协议,该项目中的博士交流生由中国政府提供奖学金。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同济大学中意学院。2006年9月16日,同济大学中意学院在上海成立,这是第一所中意学生可获得双方国家互认学位的“中意”大学。作为意方的米兰理工和都灵理工大学与作为中方的上海同济大学一起,共同设立了本硕连读项目。
  米兰理工大学中国校区成立之后,在米兰理工的中国学生人数(约600人)和在中国高校的米兰理工学生人数均得到了显著增长,这无疑是高校国际化进程中的一大发展。
  2017年2月22日下午,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Sergio Mattarella)的共同见证下,清华大学校长邱勇与米兰理工大学校长费卢奇奥·内斯塔(Ferruccio Resta)在人民大会堂签署协议,双方将在意大利米兰合作建设中意设计创新基地。[9]

国际学校

最新资讯

纠错反馈表

close

感谢您的批评与指正!

文字0-1000字

填写申请信息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