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网

繁体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简称Hopkins或JHU,成立于1876年,是一所世界顶级的著名私立大学,美国第一所研究型大学,也是北美顶尖大学学术联盟美国大学协会(Association of American Universities)的14所创始校之一。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连续33年将该校列为全美科研经费开支最高的大学。截止目前,学校的教员与职工共有37人获得过诺贝尔奖。2015-16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世界大学排名将其列为世界第12,美国第10;2016年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将其列为世界第11,美国第7。
  霍普金斯大学不仅拥有全球顶级的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其生物工程、空间科学、社会与人文科学,音乐艺术等领域的卓越成就也名扬世界。该校医学院的教学研究单位约翰·霍普金斯医院(JHH)连续21年被评为全美最佳医院。其尼采高级国际研究学院(SAIS)培养出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财政部长盖特纳、世界银行行长埃因霍、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冰岛总理哈尔德、荷兰外交部长柯恩德、财政部长霍格沃斯等一大批杰出校友。该校的应用物理实验室(APL)是美国近代物理学人才的摇篮,同时也是美国国防部的合同商,哈勃空间望远镜和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的地面控制中心。在摩根财团创始人的资助下,霍普金斯诞生了美国第一所且最负盛名的音乐学院。霍普金斯主校区位于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分校区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并在南京大学、意大利博洛尼亚设有教学校区。

  • 中文名称: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 英文名称: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 创立时间:

    1876年

  • 所在地区:

    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首都华盛顿特区等

  • 学校性质:

    私立学校

  • 招生阶段:

  • 学校地址:

    3400 N. Charles Street Baltimore; 1740 Massachusetts Ave., N.W. Washington, D.C.,etc.

办学历史

 创立背景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是全美乃至西半球第一所研究型大学。1873年,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银行家、贵格会教徒约翰·霍普金斯去世时,留下了一笔价值700万美元的巨额遗产(按购买力折算,相当于2006年的16亿美元)。遵照他的遗嘱,其遗产分半后分别捐赠给以他名字命名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医院。这在当时的美国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慈善捐赠。1875年,其财产托管人在巴尔的摩市中心的霍华德大街购买了第一块地皮,以此作为未来的大学校园。1876年1月22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正式创立。当年2月22日,首任校长吉尔曼(Daniel Gilman)就职。1876年正值美国建国100周年,而2月22日则是美国国父、开国总统乔治·华盛顿的生日。
  霍普金斯大学的创始人希望抛弃美式学院的陈规旧制,打造一所专注于扩展知识、研究生教育和鼓励研究风气的新式研究型大学。其目标为:“鼓励研究以及独立学者的进步,使得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精湛的学识推动他们所追求的科学以及所生活的社会前进。”仿照威廉·洪堡等人所倡导的以柏林洪堡大学(现代大学之母)为代表的德国大学模式,霍普金斯大学是美国第一所以讨论班方式授课、第一所分专业录取本科生的大学,其理念和模式都对后来的美国大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为之纷纷效仿。一批老牌学院如哈佛、耶鲁、哥伦比亚、普林斯顿等,纷纷步其后尘而改革成为大学,一批新型大学,如克拉克大学、芝加哥大学相继建立。
  霍普金斯大学也是美国大学协会(AAU)的14所创始校之一(其余13所创始学校分别为: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康奈尔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密歇根大学、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克拉克大学、美国天主教大学)。
  霍普金斯大学拥有在读本科学生6,023名,研究生14,848名,而该校的教职人员数量达到了3,100名。1:6的师生比例奠定了霍普金斯大学成为世界顶尖高等学府的基石。截至目前,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项目及办公室遍及世界134个国家,超过10,000名校友分布在162个国家和地区。
 首任校长
  为了创办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校董事会邀请了当时哈佛大学校长埃利奥特(哈佛任期最长的校长,从1869到1909长达40年)、康奈尔大学校长怀特(康奈尔首任校长,耶鲁时期吉尔曼同学,同是骷髅会成员,并一同前往欧洲旅行)和密歇根大学校长安吉尔在一起商议,为这所新大学物色校长,最后他们一致推选吉尔曼(Daniel Gilman)。1853年,吉尔曼从耶鲁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随后到欧洲考察教育,并在德国柏林大学学习。1856年回国后任教于耶鲁大学。1872―1875年他担任加利福尼亚大学(即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第二任校长。1876年接任霍普金斯大学首任校长。
  他在就职演说中,阐述了霍普金斯的办学思想:“最慷慨地促进一切有用知识的发展,鼓励研究,促进青年人的成长,促进那些依靠其能力而献身科学进步的学者们的成长。” 在谈到大学的培养目标时,他指出:“科学最大的需要是观察,社会最大的需要是人,因此,大学的目标就是把学生在各自求学的科系中,尽可能的培养成出色的,但又诚实热情和真正智慧的人。” 从这里走出的实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如约翰·杜威,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等,就是对他的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的最好诠释。
  吉尔曼深受柏林大学的影响,认为科学研究不仅是大学的一项基本任务,而且是大学的灵魂。他强调说:“学术研究是每个教授的职能,而且教授应该是学生的指导者或激励者。” 1926年,著名的心理学家卡特尔调查发现,在当时1000位著名的美国科学家当中,243位是毕业于霍普金斯大学的。

文化传统

 校训与校徽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拉丁文校训,Veritas vos liberabit,意思是: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出自《圣经·约翰福音》8:32。
  大学的校徽,正中央为橡树枝支撑的马里兰州建立者巴尔的摩领主的家族纹章,其上的书籍和地球象征着艺术和科学研究。为了进一步提升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在世界范围内的整体品牌知名度,以更好地吸引全世界各地的优秀顶尖人才,大学于2013年发起了——约翰·霍普金斯身份倡议(Johns Hopkins Identity Initiative)。
  身份倡议的主旨是统一与更强大的约翰·霍普金斯有益于所有校友。围绕着”整体与统一“这个核心理念,以老校徽(保留作重大事件时启用,如毕业典礼等)作为基石,霍普金斯改进了之前学校内各学院和机构独立的徽标,并设计出一整套新的徽标。
  学校领导层深知,整个大学的实力与品牌来自于各个组成部分的整合,焕然一新并具有内在统一联系性的徽标有助于向社会与世界传达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整体印象。开篇蓝色的新校徽,汲取了老校徽的精华并以最简洁的方式展示整个约翰·霍普金斯的内涵,其中:顶上的”书籍“象征知识与研究、左边的”地球“强调全球领导力、右边的”马里兰州州旗“意味着实现社会价值。
 校名

学校排名

 国内大学排名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NEWS)
  ——2016年 美国大学综合排名第10位
  ——2015年 美国大学综合排名 第12位
  ——2015年 美国高中升学顾问推荐大学排名 第7位(与加州理工学院、杜克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达特茅斯学院、康奈尔大学、布朗大学、乔治城大学并列)
 全球大学排名
  2014年10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NEWS)第一次联合英国汤森路透集团发布的2015全球大学排名中,霍普金斯位列世界第11,美国第9。[3]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 (THE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
  ——2015年 世界大学排名 第15位
  QS世界大学排名(Quacquarelli Symond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4]
  ——2015年 世界大学排名第14位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5]
  ——2014年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第17位
  现时,以上为公认的世界三大最具影响力的全球性大学排名。
  1999年至2009年间,霍普金斯大学在科研效价重要指标的“论文引用次数”全球排名第三,仅次于哈佛大学和德国普朗克研究院(后者为80多个研究机构的联合体)。
 强势专业排名
  医学与公共卫生领域
  历来是霍普金斯大学的强项。霍普金斯拥有最负盛名且最顶尖的医学院,与哈佛医学院齐名。公共卫生学院自有排名以来,历年均为全美第一。在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评选中,霍普金斯在生物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全球排名第三。霍普金斯同时也是获得美国联邦政府拨款和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研究经费最多的大学。
  政治与国际关系领域
  保罗·尼采高级国际研究学院(SAIS)是全美及世界公认的顶尖国际关系学院,《外交政策》杂志将其排名为全美第1或第2,与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齐名,跻身美国六大最著名的政府与国际关系学院之列。另外5所学院分别是: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普林斯顿大学威尔逊公共与国际事务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乔治城大学沃尔什外交学院、塔夫茨大学弗莱彻法律与外交学院。
  生物与工程领域
  生物学、生物医学、生物医学工程等常年排名前3。2015年本科生物医学、生物工程专业排名全美第1。工程相关领域中,2015年本科环境工程、环境健康专业排名全美第9。其他如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物理学、数学、人文学等专业均排名世界前列。
  教育学领域
  2006年从商业与教育学院分离后,独立成院,排名全美第1。该学院提供为期一年的教师资格认证项目,其中包括在马里兰州公立学校的教学体验。学院以其开创性的研究著名,如研究产物最佳证据百科全书,成为研究评论教育的实践手册。学校还运行由联邦政府资助的数据驱动教学改革中心,旨在改善全国各地的贫困学区。
  研究生专业
  最佳教育学院 第1

学术科研

 教学成果
  在美国高等院校中,霍普金斯大学的医学院长期以来享有崇高的声誉。它的医学院和公共卫生学院不仅建立时间最悠久,而且在众多相关学科领域一直保持全美、甚至全世界的领先地位。在美国历年进行的全美医学院评比中,霍普金斯大学的医学院始终名列前三名。霍普金斯大学的医学院里,云集了许多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一流医学专家。
  然而被称为医学预科“制造厂”的名誉可以说是误导人的,因为霍普金斯在工程、社会与人文学科、国际学等领域亦有强大实力。
  霍普金斯大学的工学院也极为出色。自1913年建立起霍普金斯大学怀廷(Whiting)工程学院起,工程教学和研究一直在该校受到极大重视。现代CPR技术是由该校工学院的教授创造出来的。此外,给河水加氯消毒的早期研究工作也是最先在霍普金斯大学的工学院进行的。
  霍普金斯大学在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方面也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以人文学科为例,霍普金斯大学的写作研讨班(Writing Seminars)驰誉全美。在这个富有特色的“写作研讨班”里,学生们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认真研读英美名作家的经典之作,寻求和探索他们的写作风格和写作技巧,然后把名作家的写作方法应用于自己的写作练习之中,从中感受艺术大师的写作经验。在社会科学方面,约翰霍布金斯大学政治系的国际研究课程不仅在该校是最受欢迎、选修学生最多的课程,而且在全国高校的同类学科中属于佼佼者。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霍普金斯大学的尼采高级国际研究学院(SAIS)。该学院成立于 1943 年,1950 年并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其宗旨是为“有志于在政府、国际组织、商业、银行、新闻、教育和研究机构谋职的人提供研究生层次的培训”。在过去五十多年里,尼采学院为美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培养了人数相当可观的政府和外交等人才,直接影响着各国的外交决策与外交活动。此外,为了扩大与国外大学的学术交流,霍普金斯大学还与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建于1088年,欧洲大陆现存最古老的大学)、中国的南京大学合办跨文化研究性质的研究中心,使美国学生有机会与欧洲学生和中国学生一起学习,一起交流,一起研究,培养和造就了解多国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法律、外交和社会的专门人才。
 学院机构
  医学院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JHU Medicine)成立于1893年,作为美国卫生部投资最多的单位,其开展了几乎所有基础科学及医学方面的研究和创新工作。
  一个多世纪以来,霍普金斯被公认为在医疗、科研及教学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它拥有卓越的医学科研人员、医生、护士、技师、各种临床专科的专家、志愿者等2万5千余人。此外,它还拥有一所医学院、三所附属医院,和一些为本地、国内以及国外病人服务的延伸项目。这所忙碌的医学集团的中心是拥有1039张床位的约翰·霍普金斯医院,有近2000名医生,他们同时又是医学院的教研人员,从事研究工作。还有3300名护士以及2600名实习生、住院医生、医学生、研究生和博士后在协助他们开展工作。
  120年前,霍普金斯就具备了国际合作的传统。如今在霍普金斯国际组的支持下,约翰·霍普金斯医学组参与了多项国际性投资项目。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与新加坡政府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的新加坡—约翰·霍普金斯项目,至今已开展了4年。它是在巴尔的摩以外,第一家按照约翰·霍普金斯模式建立的集教学、科研和医疗于一身的机构,项目的重点是肿瘤及其他本地健康问题的研究。霍普金斯国际组还利用其教职人员的知识与经验,为世界范围内的医疗卫生组织提供咨询:与全世界的同道们分享知识,不断创新,为人类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的未来。
  公共卫生学院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布隆伯格公共卫生学院(Bloomberg),1916年由洛克菲勒基金会出资建立。最初名为“公共健康与卫生学院”。2001年为表彰资助者、校友迈克尔·布隆伯格而改今名。布隆伯格学院是全世界公共卫生与健康科学、政策和管理领域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在美国政府及世界卫生组织拥有重大影响力。
  布隆伯格学院素有公共卫生领域的哈佛商学院之称,其旗舰项目公共卫生管理硕士可与任何医疗健康管理方向的顶尖MBA媲美。学院每年的经费投入高达三亿美元以上,超过全美前20所公共卫生学院其余19所开支的总和,研究项目遍布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创建至今,布隆伯格学院为美国和全世界输送了无数顶尖的科学家和公共卫生管理人才,包括多位美国卫生部部长、美国总统顾问及数十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工程学院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怀廷工程学院(Whiting)起步于1913年,于1919年作为独立学院创建,至1937年时,已经培养了超过1,000名拥有工程学位的学生。1961年,工程学院更名为霍普金斯工程科学学院,并在1966年并入霍普金斯艺术与科学学院。直到1979年,工程学院再次形成独立的学术分支,更名为怀廷工程学院。
  怀廷学院的许多院系在美国都受到广泛认可,包括常年处于全美顶尖排名的生物医学工程系及环境与环境卫生工程系。怀廷学院机械工程系以其在力学及流体动力学领域中的根本性及历史性的贡献为人所知。虽然院系规模极小(2013年仅有16位教授),但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都在此工作过,其中包括北京大学工学院院长陈十一等。许多流体力学领域里程碑式的论文(尤其是湍流研究)都是在Corrsin风洞实验室中完成的,该风洞直到今天还在运行。
  怀廷学院的著名校友包括:纽约市市长、彭博新闻社创始人迈克尔·布隆伯格、美国自由媒体集团董事长约翰·马龙等(自由媒体集团是世界六大媒体集团之一,它是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公司最大的股东,也是仅次于默多克的新闻集团的第二大股东)。
  国际关系学院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保罗·尼采高级国际研究学院(SAIS),总部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并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和中国南京(中美文化研究中心)有分校区,是世界公认的顶级国际关系研究生院之一,专门从事国际事务、政治、经济、金融、外交、政策和教育等领域的研究,是美国政府、及全美各大国际机构最大的人才输送基地。当前光是美国国务院和世界银行就分别有超过250名校友供职。
  尼采学院的学习与研究强调“经世致用”,更准确地说是影响现实政治。许多教授在课堂上不时提到自己与各国政要的交往经历以及对一些国际政治进程的深度参与,这体现了SAIS主要创始人保罗·尼采(冷战时期美国对苏遏制战略的策划者与实施者)的信念。二战的经历使得尼采与克里斯蒂安·赫特(时任美国国务卿)深切感受到外交人才缺乏对美国外交的影响。在一次午餐会上,这对表兄弟达成共识:在华盛顿创立一个相应的培养机构。学院创建于1943年,并于1950年成为霍普金斯大学下属学院。尼采学院也是政治辩论的主要中心,曾担任多个重要的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的基地,包括政治经济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前国家安全顾问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前美国国务院顾问艾略特科恩等。
  学院主校区位于马萨诸塞大街的使馆区,与世界一流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仅隔一条马路,并与全球发展中心、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等为邻。在国际关系及政治经济、外交事务领域中,权威排名信息一般参见美国《外交政策》杂志于2005年开始的排名。SAIS 连年被《外交政策》杂志评为全美排名第一或第二的国际关系研究生院,与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齐名。六十多年来,学校培养的学生总数已达 16000 名,其中大使超过140名,服务于全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影响力震慑全球。
  商学院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开瑞商学院(Carey)的前身为1909年创立的商业与教育专业研究学院(SPSBE),是全美最早开设商业研究生教育的机构之一。2002年,投资银行家及慈善家威廉·开瑞提议捐赠5000万美元成立一个独立的商学院,2006年大学董事会投票决定将SPSBE分为两个新的学院:开瑞商学院和教育学院,2007年正式成立。2010年迁入巴尔的摩美盛集团总部,并在华盛顿特区和马里兰州哥伦比亚市设有教学区,最终将迁回主校区。
  首任院长Yash Gupta于2008年履新,曾担任华盛顿大学商学院和南加州大学商学院长,并身兼AACSB(国际精英商学院协会)董事会成员。他提出:开瑞的使命之一就是深切关注人与社会的管理风格,并成为未来商学院的模范。学院的口号是:习商道于此,存仁德于心。和其他商学院少于50%的必修课相比,开瑞MBA项目80%为必修课。一反传统商学院集中的专业方向如战略、金融和市场营销等,学生可以在4个额外平行领域(健康、生命科学、能源、环境)选择方向,拓宽知识面并提升整体竞争力。正如前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院长评价到:这就是未来,一个难以置信的课业与机会;当今世界迫切需要可以在多维度领域里施展商业技能的人才,而开瑞商学院是这个方向的领头羊。事实上,其他商学院如耶鲁管理学院、密歇根大学罗斯商学院等都已经尝试了开瑞的一些做法;但开瑞的不同与领先就在于它将不同的方法合在一起同时实施,并招揽一批想打破传统MBA职业方向的非传统学生。
  2010年,开瑞商学院推出的全球MBA项目,被福布斯杂志评为全美十大商学院创新项目。在2013年《Eduniversal世界1000所最佳商学院》报告中,开瑞商学院于美国地区四片棕榈叶顶尖商学院中排名第5;同年排名中,美国地区5片棕榈叶顶尖商学院为24所。英国高等教育调查机构QS根据MBA毕业生国际雇主的意见评比对全球商学院课程的价值进行排名,开瑞商学院在北美区排名52;在企业社会责任领域,全球排名第29;在市场营销领域中,全球排名第41。目前美国顶尖大学没有商学院的只剩下:普林斯顿、加州理工、布朗。近期成立商学院的顶尖学府便是耶鲁,其商学院成立于1976年,历经30多年的建设已经初具成果。相信霍普金斯也会像耶鲁一样乘风破浪,闯出一条商院新路。
  音乐学院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皮博迪音乐学院(Peabody)始建于1857年,由慈善家乔治·皮博迪(美国19世纪著名银行家,摩根财团的创始人)资助创立,是美国第一个也是最负盛名的音乐学院之一,1977年并入霍普金斯大学。皮博迪学院的宗旨是:致力于以艺术家带动并提高人们精神世界的追求。从此,该院集中力量培训各个年龄及教育程度的音乐家,调动并挖掘音乐潜力,使他们得到艺术上的提升。皮博迪音乐学院因此也成为马里兰州文化艺术生活的领导者。在教师的辛勤耕耘下,学院人才辈出,声誉卓著,成为与茱莉亚音乐学院和伊斯曼音乐学院齐名的美国三大音乐学院之一。
  最杰出的校友包括:格莱美奖获得者、钢琴家Andre Watts,格莱美奖获得者、声乐家James Morris,大都会歌剧院的Richard Cassilly,普利策奖、格莱美奖获得者Dominick Argento等。
  专业设置:室内音乐、作曲、指挥与合奏、人文、爵士乐、音乐教育、音乐学、风琴与古典键盘、钢琴、弦乐器、音乐理论、声乐、木管/铜管/打击乐器、电脑音乐、录音、声乐艺术指导、吉他。
  应用物理实验室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简称APL)成立于1942年,是美国马里兰州霍华德郡的一个非营利大学附属研究中心,员工4500人。该实验室是美国近代物理人才培养的摇篮,美国的国防合约商之一,是美国国防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等美国政府机关的技术提供单位。
  应用物理实验室是霍普金斯大学的一个技术研究和开发单位,而不是学术单位。霍普金斯大学怀廷工学院的在职研究生工程专业课程在巴尔的摩-华盛顿大都会区的七个地点开课,其中也包含了应用物理实验室的教育中心。小行星132524命名为APL表示对应用物理实验室的尊敬。
 与中国的渊源
  中美文化研究中心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南京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简称:中美中心,成立于1986年,隶属于霍普金斯大学尼采高级国际研究学院(SAIS),由时任霍普金斯大学校长史蒂文·穆勒和南京大学老校长匡亚明倡议建立,是中国最早设立的高校国际合作机构。该机构的使命是培养从事中美两国和国际事务的高级专门人才。迄今为止,霍普金斯大学和南京大学两校的这一首创性的合作,以及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的运作方式在全中国仍是独一无二的。
  1979年11月,南京大学老校长匡亚明率领文革后的第一个高校代表团访问美国。美国政府也对中心的建立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和大力的支持。1981年9月,穆勒校长率霍普金斯大学代表团到访南京,并与匡校长签定了“创建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的协议”。此后,中美中心项目获得了中美两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建立这一中心的报告顺利地经由了中国四位副总理万里、方毅、姚依林、姬鹏飞的批准。1982年春,时任美国副总统乔治·布什在白宫会见了南京大学代表团,表示愿意进一步推动中美中心的筹建。1985年,在中美中心即将迎来第一批学员的前夕,布什副总统给南京大学发来亲笔贺信。信中写道:“对你们同霍普金斯大学在南京创办中美文化研究中心所取得的巨大进展表示祝贺,这是我们两国目前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中最令人激动和最具有开拓性的一页。 我们最终的目标是:有一天,美国国务卿和中国外长会发现他们都毕业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南京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
  今天,在霍普金斯大学校长Ronald J. Daniels和南京大学校长陈俊的领导下,中美中心的发展势头仍然强劲。2012年,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为中美中心成立25周年专门发来贺信;时任中国驻美大使张业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朱民、美国国务院亚太事务高级助理国务卿高级顾问卡罗拉·麦克吉福特女士、历任中美中心中方及美方主任代表、洪银兴书记带队的南京大学代表团以及霍普金斯大学师生等近三百人出席庆典。中心也是美国奥巴马政府的“十万强留学中国计划”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首选机构。从中心毕业的一千七百余名校友活跃在中美两国以及世界各地的政府、企业、高校、国际组织、科研机构、媒体、非政府组织等各个部门,他们中有美国驻中国的高级外交官、跨国公司总裁以及国际著名学者等,已经成为中美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法律和社会等领域的精英。
 学术传统
  在学术方面,霍普金斯是美国最为严格的学校之一。

杰出人才

 政界
  伍德罗·威尔逊:第28任美国总统
  盖尔·哈尔德:冰岛总理,独立党主席
  Jean-Maurice Dehousse:比利时总理
  斯皮罗·阿格纽:第39任美国副总统
  马德琳·奥尔布赖特:第64任美国国务卿,美国首任女国务卿
  尼古拉斯·伯恩斯:美国副国务卿,前驻北约和希腊大使
  Clifton R. Wharton, Jr.:美国副国务卿
  Bert Koenders:荷兰外交部长
  Ali Akbar Velayati:伊朗外交部长
  Bernard Membe:坦桑尼亚外交部长
  Mahamat Ali Adoum:乍得共和国外交部长,驻美、加拿大、联合国大使
  H.E. Gonzalo Gutiérrez Reinel:秘鲁外交部长
  蒂莫西·盖特纳:第75任美国财政部长,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
  Hans Hoogervorst:荷兰财政、卫生部长,现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主席
  黄燕燕:马来西亚财政部副部长,现任旅游部长
  Lousewies van der Laan:荷兰众议院民主党党鞭
  保罗·沃尔福威茨:第10任世界银行行长,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前尼采高级国际研究学院SAIS院长
  Jessica Einhorn:第11任世界银行行长,时代华纳集团董事,国会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前SAIS院长
  David Dodge:加拿大中央银行行长
  Dennis P. Lockhart:美联储亚特兰大分行行长
  Nancy Birdsall:美洲开发银行高级副总裁
  Jeffrey Garten:美国商务部副部长,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富兰克林·拉文:美国商务部副部长,驻新加坡大使
  William A. Reinsch:美国商务部副部长,美国外贸委员会主席
  Mohammad Zubair Khan:巴基斯坦商务部长,渣打银行经济学家
  Marcia Miller: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
  Antonia Novello:美国卫生部长
  Suyoi Osman:文莱卫生部长
  John J. Hamre:美国国防部副部长,现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主席兼CEO
  Michael G. Vickers:美国国防部副部长
  Gabriel Silva Luján:哥伦比亚共和国国防部长,两任驻美大使
  John E. McLaughlin: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
  Michael Griffin: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局长
  Peter Rheinstein: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局长
  Gail J. McGovern:美国红十字会主席
  Elias Zerhoun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院长
  Newton D. Baker:美国战争部长
  Raymond Mabus:美国海军部长
  Irving A. Williamson: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
  Ibrahim Gambari:联合国副秘书长
  Cassandra D. Waldon: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通讯部主任
  迈克尔·布隆伯格:前纽约市长,彭博新闻社创始人(Bloomberg News)
  沈大伟:美国知名中国与亚洲事务专家,美国防部、洛克菲勒基金会、美国新闻署、微软公司等顾问
  郑梦准:国际足联(FIFA)副主席、韩国大国家党党首、韩国现代集团创办人郑周永的第六子
  Charles Hillman Brough:阿肯色州州长
  马丁·赛迪科:奥地利外交家,“欧盟事务专家”,2007年8月就任奥地利驻中华人民共和国、朝鲜和蒙古大使
  安格斯·麦迪森:欧洲经济合作组织经济部主管,多国领导人政策顾问,包括巴西、几内亚、蒙古、加纳等
  班达尔·本·苏尔坦·阿勒沙特:沙特阿拉伯外交家和国务活动家,沙特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
  Thant Myint-U:缅甸总统特别顾问
  Peter F. Allgeier:美国贸易副代表
  Lawrence Di Rita: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发言人,现任美国银行发言人
  John E. Osborn:美国公共外交顾问委员会主席
  Aneesh Chopra:美国首席技术官(奥巴马总统助理一职)
  Irvin B. Nathan:美国华盛顿特区大法官,美国众议院法律总顾问
  Michael S. Steele:美国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主席,马里兰州副州长
  Frank Gaffney:美国国家安全政策中心创始人、总裁
  Nancy Birdsall:美国全球发展中心创始人
  拉斐尔·埃尔南德斯·科隆:波多黎各总督
  David Jacobson:美国驻加拿大大使
  Bruce J. Oreck:美国驻芬兰大使
  Charles P. Ries:美国驻希腊大使,现任美国经济部长,伊拉克经济转型协调负责人
  James Howard Holmes:美国驻拉脱维亚大使,现国务院特别顾问
  Samuel Lewis:美国驻以色列大使, 1978年戴维营和谈美方首席代表
  April Glaspie:美国驻伊拉克大使,因1991年海湾战争中的角色而被众人所知
  Hermann Eilts:美国驻沙特阿拉伯和埃及大使,在整个戴维营协议中与埃及总统共事
  Anne E. Derse:美国驻立陶宛、阿塞拜疆大使
  Ronald D. Palmer:美国驻马来西亚大使
  David Shear:美国驻越南大使
  Robert O. Blake, Jr.:美国驻斯里兰卡及马尔代夫大使,助理国务卿,现任驻印度尼西亚大使
  Robert Stephen Ford:美国驻阿尔及利亚、叙利亚大使
  Nicholas Platt:美国驻巴基斯坦、菲律宾和赞比亚大使,亚洲协会(Asia Society)总裁
  Arturo Sarukhán:墨西哥驻美国大使
  Sir David Manning:英国驻美国、以色列大使,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外交政策顾问
  Lee Tae-sik:韩国驻美国大使
  Bandar bin Sultan:沙特阿拉伯驻美国大使
  Umberto Vattani:意大利驻欧盟大使
  Claudio Pacifico:意大利驻埃及大使
  Roberto Toscano:意大利驻印度、伊朗大使
  Rocco Antonio Cangelosi:意大利外交官,总统外交顾问
  Zeid Raad al Hussein:约旦驻联合国大使
  Bandar bin Sultan:沙特阿拉伯驻美国大使
  Herman Jay Cohen:美国驻非洲多国大使
  Paul Bomani:坦桑尼亚政治家,驻美国、墨西哥大使
  Kweisi Mfume:美国全美有色人种促进会主席
  Alger Hiss:美国国务院官员、律师,苏联间谍
 商界
  Edmund C. Lynch:美林证券联合创始人
  Peter A. Flaherty:麦肯锡咨询公司终生董事
  Karen Peetz:美国纽约银行梅隆公司总裁,银行界最有影响力的女性
  Bill Miller:美盛集团董事长,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之一
  Pamela P. Flaherty:花旗集团基金会主席/CEO,霍普金斯大学董事会主席
  Edward L. Morse:花旗集团全球期货研究主任,PFC能源咨询公司创始人
  Lawrence Hatheway:瑞银集团(UBS)投资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Christopher Hoiles Lee:美国国际集团下属Highstar Capital创始人
  David C. Hodgson:大西洋大众公司CEO,全球领先的私募股权投资之一
  Lee Kempler:贝莱德集团(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投资研究所CEO兼执行董事
  高登·摩尔:英特尔(Intel)联合创始人、名誉董事长,摩尔定律提出者,在应用物理实验室完成博士后
  彭明盛: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董事长、主席兼CEO
  Dr. Jeong-Hoon Kim:贝尔实验室总裁
  查尔斯·沙夫:维萨(Visa)CEO,微软董事会董事,霍普金斯大学董事,前摩根大通零售金融业务负责人
  Jim Wilkinson:阿里巴巴国际事务顾问,百事可乐执行副总裁,美国前财长保尔森的幕僚长,国务卿赖斯的高级顾问
  Allan Huston:必胜客总裁兼CEO
  Dave McClure:硅谷孵化器(500 Startups)创始人
  Sanju Bansal:微策略软件公司(MicroStrategy)联合创始人
  罗伯特·劳伦斯·库恩:国际投资银行家,中国领导人顾问
  迈克尔·布隆伯格:美国彭博资讯公司(Bloomberg L.P.)创始人,前纽约市市长
  Robert S. Singer:古驰首席财务官CFO,时装品牌A&F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约翰·马龙:美国自由媒体集团董事长(世界六大媒体集团之一,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公司最大的股东)
  Roger C. Faxon:百代集团(EMI )首席执行官,百代唱片董事长兼CEO
  Russ Smith:纽约出版集团总裁
  Alan H. Fleischmann:美国奥尔布赖特石桥集团高级顾问兼董事
  David Schneiderman:The Village Voice《村声》周刊创始人
  Matthew Polk:普乐之声创始人,世界著名的音频制造公司
  Rahmi Ko:全球500强,土耳其最大财团Ko? Holding创始人
  Barry Lowenkron:美国麦克阿瑟基金会(MacArthur Foundation)副总裁
  Peter Magowan:美国西夫韦公司CEO(北美第二大连锁),旧金山巨人队老板
  Federico Minoli:意大利杜卡迪汽车控股CEO
 学术、科技界
  约翰·华生:心理学家,行为主义之父
  约翰·杜威: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
  约翰·惠勒: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曾任美国物理学会主席,”黑洞“提出者
  亨利·甘特:人际关系理论、科学管理运动的先驱者之一,甘特图(即生产计划进度图)的发明者
  Abel Wolman:现代净水方法的发明人
  杜安·格拉韦林:美国航天员
  William Foxwell Albright:语言学家,死海古卷的鉴定者
  Sir William Osler:现代医学奠基人之一
  John August Anderson:天文学家,衍射光栅的发明人之一
  Kenneth H. Keller:明尼苏达大学校长
  Julian Deryl Hart:美国外科医生,杜克大学校长
  Mike Muuss:网络基础工具ping的作者
  查尔斯·桑德斯·皮尔士:美国通才,美国最伟大的学术体系缔造者,预见了电子计算机
  Charles Lane Poor:天文学家,因与爱因斯坦论战而闻名
  Solomon W. Golomb:数学家,俄罗斯方块的发明人之一
  Frederick Jackson Turner:历史学家,首次阐述美国历史中的”边疆意义“
  Thorstein Veblen:经济学家,《有闲阶级论》作者
  钱致榕:物理学家
  大卫·兰普顿:中国通,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长,亚洲基金会董事长,尼采学院(SAIS)中国研究项目主任
  文艺、媒体、体育
  多莉·艾莫丝:八度提名格莱美奖的美国歌手、钢琴家和词曲创作人
  John Astin:演员,代表作《阿达一族》
  Russell Baker:作家,普利策奖获得者,Masterpiece Theatre节目主持人
  John Barth:小说家,美国国家小说奖得主
  Patricia Sabga:NBC News驻伦敦首席记者
  Wolf Blitzer:CNN新闻主播
  Allen Wastler:CNN主编
  瑞秋卡森:环保运动先驱,自然文学作家,著作《寂静的春天》,引发了美国以至于全世界的环境保护事业
  张纯如:《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作者
  J.D. Considine:音乐评论家
  Richard Ben Cramer:记者,普利策奖得主(美国新闻界最高奖项)
  Wes Craven:著名导演和制片人
  Caleb Deschanel:著名电影摄影师
  Mildred Dunnock:电影和话剧演员
  Michele Kelemen: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PR)资深记者
  Murray Kempton:普利策奖得主
  David Lipsky:滚石杂志主编,Absolutely American一书作者

国际学校

最新资讯

纠错反馈表

close

感谢您的批评与指正!

文字0-1000字

填写申请信息

close